研究机构:2014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总体及格

  1.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至少具备一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可得3分;

  2.就业指导服务,至少具备一项就业指导服务,可得3分。

  三、相关分析

  1.就业质量:至少有全校总体的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签约满意度)、专业相关度(专业对口)、离职率(违约率)等任一个指标和数据,可得1.5分;至少有分院系或分专业的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签约满意度)、专业相关度(专业对口)、离职率(违约率)等任一个指标和数据,可得1.5分;如果数据来自校外第三方评价,就可得5分;

  2.用人单位评价:只要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数据就可得3分,如果该数据来自校外第三方评价,就可得5分。

  四、发展趋势

  1.就业的趋势性研判:如果对趋势进行了研判,就可得3分;如果对趋势的研判中有来自校外第三方评价的就业指标数据,就可得5分。

  五、对教学的反馈

  1.对招生的影响:如果有说明就业对招生具体影响的数据,可得1.5分,如果数据来自校外第三方评价,就可得2.5分;有提出招生调整措施的,可得1.5分,如果对措施进行具体阐释的,可得2.5分;数据支撑、措施并不要求同时具备,若只有其中一项,得相应的分,若都有,分数累加。

  2.对专业设置的影响:如果有说明就业对专业设置具体影响的数据,可得1.5分,如果数据来自校外第三方评价,就可得2.5分;有提出专业设置调整措施的,可得1.5分,如果对措施进行具体阐释的,可得2.5分;数据支撑、措施并不要求同时具备,若只有其中一项,得相应的分,若都有,分数累加。

  3.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如果有说明就业对人才培养具体影响的数据,可得1.5分,如果数据来自校外第三方评价,就可得2.5分;有提出人才培养措施的,可得1.5分,如果对措施进行具体阐释的,可得2.5分;数据支撑、措施并不要求同时具备,若只有其中一项,得相应的分,若都有,分数累加。

  六、信息公开

  1.发布渠道:如果按照教育部要求,至少在校园网和就业网任一网站上发布的,可得2.5分;如果满足前者,且在任一其他媒体上发布的,可得5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等教育部主办媒体存在汇总发布情况,因此不计入评分;如果校方微博、微信或通过普通网页搜索引擎无法检索到在其他媒体上校方主动或作为单独内容主体发布的关于质量年报及其发布的信息,则视为未在其他媒体发布)。

  2.发布及时性:如果发布时间在2014年12月底前,可得3分。 (记者 贺迎春)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2/9 13:21:22
 
Copyright (c) 2005-2014 www.sic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五千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监督QQ:4566584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333号
备案序号: 皖ICP备050044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