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会多了,农村教师补贴兑现了,日子越来越舒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教师秦鹏表示,改革为乡村教师带来了福利。
春天的燕园,湖光塔影,绿树婆娑。2014年5月4日,在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里,习近平深切地对青年们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5年来,德育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印发,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教材《道德与法治》开始启用;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27所中央直接管理高校专门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强调,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月7日早上,风轻云淡,阳光明媚。甘肃省康县残疾考生巨晓走进了政府专门为他设置的高考单人考场,“从那一刻起,我迎接了生命的新曙光。”一个多月后,巨晓接到了兰州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17年4月,教育部、中国残联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像巨晓这样的残疾人,有更多的机会走进高校校园。
孩子的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曾经,地处太行山脉的河北省赞皇县北水峪的孩子们,最期待的是上学不再翻山越岭。走读之苦让当地辍学现象严重。
后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推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新建赞皇二中,把深山5个乡镇4所中学近3000名中学生集中起来寄宿读书。
从北水峪来到赞皇二中就读的时跃南觉得自己很幸运。几年前,姐姐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能来到学校,而如今,他不必如此辛苦。
这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坚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截至2016年底,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708个县级单位中,有684个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率达97%;“免费师范生”每年吸引3.4万名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31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3万多所农村学校;640多万中西部农村教师接受“国培计划”培训。
“各个学校、各个班级之间的师资配比都很均衡,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女儿也在家门口上了心仪的小学。孩子压力小了,家长压力也小了。”安徽省铜陵市的家长尹明怡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