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产教融合需要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大国”,对于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近年来,相继密集颁发了多个文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全方位的政策安排。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产教融合的问题到目前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归因有很多。但是,从根本上看,主要是由于产教融合的体制问题没有解决,导致国家靶向性、精细化的政策供给不足。这反映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应该处理好教育部门、行业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关系,赋予行业行政部门管理和服务相应的职业院校更多的责任,鼓励行业行政部门对职业院校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我国的职业学校,最初很多都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自力更生办起来的。在改革开放之初,行业或企业为了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建立学校,职业学校干部与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干部可以互派、渠道畅通,教育项目经费的来源是行业主管部门下拨或企业筹措,教师可以从行业或企业聘用,学生就业直接到本行业企业。也就是说,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产教融合自然而且密切。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改革,职业院校归教育部门统管,绝大部分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对自己举办的学校进行了彻底移交。此后,新的管理体制使大多数职业院校相对于原来,获得的教育投入更加充足且有保障,教师的来源更加正规且学历更高,教学管理更加严谨,课堂教学更加规范。但是,随着人权、财权、事权的转移,职业院校与原来的行业主管部门、原来的企业的天然联系逐渐断离,实质性的产教互动逐渐减少。虽然国家密集出台多份文件,但从实际效果上看,融合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职业教育是有着鲜明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类型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事实上,由于体制等原因,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相关部门很难会主动对学校负起管理与发展的主体责任;反过来,学校也不会自觉接受其领导。通过体制创新,比如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企业的共建,使各行业部门、企业对自己相关的职业院校负起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责任,那么职业院校将会获得更加专业、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具体的措施也就可以及时落实,掣肘职业院校资源缺乏、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目前全国中职学校有1万多所,高职院校有1400多所,职业教育规模宏大,涉及的行业广阔复杂。在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教育部门一直在不懈努力,牵头起草各种制度标准,推出了各种项目和改革试点,通过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努力形成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但由于体制和专业所限,教育部门常常在涉及与职业院校紧密关联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等相关具体政策时存在话语短板。比如,学校招聘教师,由于必须要先通过人力社保局组织的统一考核,常常招聘来的教师有学历、会考试但职教经验不足。部门主体责任和职能分离,导致职业教育特殊需要严重脱节。所以,必须从体制上,赋予主管部门对职业院校更多的服务和管理的职能,使之真正能负起责任。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4/2
 
Copyright (c) 2005-2014 www.sic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五千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监督QQ:4566584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333号
备案序号: 皖ICP备050044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