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
出自:肥城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9日

摘要:当前,机械制造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对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当前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点。加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把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提升学校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引领和带动全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关键词:课岗对接;三证融通;产学研相结合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1.专业背景

进入21世纪,制造业仍然是工业、农业、信息产业等行业的基础,是国家进步、人民富裕的本源。在发达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已被列为面向21世纪优先发展的领域,而我国实施的《中国制造2015》工业发展战略,也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当前,机械制造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向制造业渗透、逐步推广应用。这些变化使得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对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当前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点。

2.专业概况

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始建于1991年,是泰安市中等职业教育车工、钳工、数控车工和数控维修中心教研室。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现已成为肥城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科研基地,为肥城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机械制造业现有教师23人,在校生353人,建有数控编程室、数控实习车间、普通车工实习车间、装配钳工实训车间等7个理实一体实训室,是学校的骨干专业。2006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三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8年被泰安市教育局评为泰安市中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2015年4月在泰安市中等职业教育“3311”品牌建设工程中,被评为第二批品牌专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主动适应泰安市和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械加工技术新要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密切联系行业发展实际,定期开展岗位能力调研分析,形成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文化,制订“以德育为先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使用上级课程标准,立足实际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开发4门校本教材。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持续开展各类培训,整体提升队伍素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和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前景增强专业吸引力。定期深入企业,开展专业研讨和专业培训,为当地机械加工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提升学校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引领和带动全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2.具体目标

1)构建专业“课岗对接、三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①根据机械加工企业特别是数控操作技术的变化发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时俱进,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和服务于山东省和泰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课堂教学与实习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演示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③采取笔试、实操、技能比赛等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加大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④实施人才培养多元化改革探索,即办学主体多元(专业+企业)、培养形式多元(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学制多元(2+2,3+1,3+4),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机制,增强专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⑤随着企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要求变化,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

(2)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①根据企业需求并结合中职学校教育目标和特点,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车工技能操作训练”等课程内容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②根据专业特点和地域特点,对现有的德育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等进行重构,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全面发展;③将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将行业企业标准和设备操作规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将企业常见的安全、质量方面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结合机械加工中数控向高速、环保、精密、多轴及高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跟上当前“中国制造2025”和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对机械加工技术人员的要求,服务于山东乃至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①在中青年教师中遴选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明确目标和任务,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掌握本学科发展和前沿动态信息,随时把握专业改革方向;②以在职进修为主、结合脱产进修,加强与高校高职院校联系,每年安排机械制造业1名教师到高校挂职锻炼学习,与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进修、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科研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应用能力;③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促进整体教学团队的能力提升;④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和行业组织的技能大赛,提升专业技能。

(4)完善充实教学设施。

①建成科学、合理、先进并兼具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实训中心,实施机械加工中心各车间装备分类升级工作,实现实训设施先进、数量和工位充足,能更好的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并有较为固定的项目课程教学服务;②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建立实训平台,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引入企业的工程和生产项目到校内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际生产中,使实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好更快地提升职业能力;③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巩固、深入与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建成优秀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继续开辟新的合作企业,优化实践教学环境;④重视图书资料的建设,除了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资料外,筹建专业资料室,新增图书900册,其中每年新增专业图书50册,征订期刊8种以上,使实训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完全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5)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①健全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做到教学评价客观、公正、公开;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年招生人数在150人以上,以就业为导向狠抓教学质量,使学生“一专多能、一人多证”,提高学生考取中级以上机械制造业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机械制造业高级技术资格证书及第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③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保证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参赛成绩在泰安市领先、在全省名列前茅;④瞄准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多调研、多了解,保证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在96%,专业对口就业率在86%。在校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和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均达到92%;⑤积极承办泰安市机械加工专业技能竞赛,承担市级以上专业教师素质提高培训工作,购置标准化设备,完善备赛条件,积极争取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⑥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高标准完成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和联合办学校外班的教学任务,保持每年360人以上的培训规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①重视加强对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积极参加各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微课大赛,争取有2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养;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引进数字化教学资源,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建立教学资源交流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课件、微课等资源网络共享;③加强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特点,建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钳工技能操作训练”“车工技能操作训练”等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全面实施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和微课教学,针对数控加工特点引入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机仿真教学,所有主干课程配备齐全的数字化资源,丰富教学手段;④积极开发活页讲义,学习手册和校本教材,构建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体、实践实训课程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对现有8门泰安市精品课程进行专业精品课程群开发,建设省、市级精品课程共享课,引领和带动整体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7)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①构建专业“课岗对接、三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今后将继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与山东云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②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持续开展送教下厂工作,高标准完成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提升企业员工专业素养,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革新;③申报泰安市教师发展研修基地,为专业教师的成长搭建优秀的平台,高标准完成对口支援和扶持新疆岳普湖职业中专的机械加工专业建设;④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完成传统的实训条件数字化升级,达到承办各级学生技能大赛和教师技能大赛的标准。⑤以泰安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联盟和机械加工专业教研中心校为载体,开展专业共建共享专题活动。

 三、取得的成果

1.专业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科学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机械制造业确定了”课岗对接、三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对接职业技能鉴定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机械制造业对应的岗位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科学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培养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学生毕业可从事机械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普通车工岗位、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机械装配与调试岗位,申请鉴定普通车工三级、数控车工三级、钳工三级、数控车二级等职业资格证书。

2.专家指导到位,持续发展动力充足

机械制造业聘请了行业专家田景华和耿春梅、泰山学院彭观明教授、泰安市职成教研室周韵主任、肥城市职教科胡阔庆科长等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与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并指导、参与理论与实训授课,技能大赛指导等工作,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3.“双师”结构合理,团队建设形式多样

学校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挖掘现有师资潜力,选派青年教师张华伟到德国进行“项目教学法”交流学习,近五年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96人次;二是制定《教师下厂实践顶岗锻炼制度》,先后安排18名骨干教师到山东云宇机械有限公司、山东金塔集团等企业顶岗学习,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三是在行业、知名企业先后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实训课程,指导技能竞赛备赛工作,进一步优化了专业教师团队,形成稳固的专业专任教师队伍。

4.设备充足优良,校内外实习基地充足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机械制造业现建有机械加工中心,包括数控编程室、数控实习车间、加工中心车间、普车实习车间、钳工实习车间、液压模拟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等10口,专业建设投资实训设备总值达718万元,完全能满足学生数控车工、普通车工、钳工三个技能方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三年来新增数控车床5台,加工中心2台(四轴1台),机械装调设备6台,新建数控编程室1口,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处;每年承担2次肥城市职业技能鉴定专业考试工作,承办肥城市职工技能大赛相应项目赛事,2011年12月、2013年9月两次承担泰安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设计CAD”项目工作 ;先后与山东东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云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签订校外教学基地协议,安排456名学生进厂实习,校企共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课程体系完备,校本教材开发特色化

调整制订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积极参与泰安市职业教育“3311”工程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车工技能操作训练”等8门泰安市精品课程,突出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实现了泰安市教学资源共享共建。

6.加强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完善

学校不断加强专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所有教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建立了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实现了精品课程、课件、微课等资源网络共享;建设开发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基础》《机械制图》《车工技能操作训练》等4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控实习教学完全实现了计算机仿真教学。

7.校企深度融合,实现生、校、企多赢

几年来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一是与山东恒基集团开展合作,组建“恒基订单班”,实行订单培养,共同培养数控加工方向人才40人,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二是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开展送教下厂工作,三年来分别与山东三和机械有限公司、泰安隆泰机械金属有限公司、山东东益机械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等方向的高级技能人才517人,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满足企业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在2015年9月与山东云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东益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培训数控加工方向的预备技师78人,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及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

8.教学管理规范,质量监控体系全面

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与学生实习,注重强化学生实训,突出技能训练,实训的效果提升明显。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笔试、实操、答辩、模拟、多种考核方式,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学生专业成长档案,建立健全了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实施车间“7S”管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照片及事迹上墙、宣传栏、引入优秀企业车间文化等,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

9.建设成效突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机械制造业1991年开设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00余人,现在校生353人,毕业生99.35%以上取得车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21.6%的学生获得第二工种职业资格证(钳工四级9.5%,数控车工三级12.1%);师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优异成绩,共有32人次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大奖,其中省二等奖4人、省三等奖7人,泰安市一等奖8人,二等奖13人,2015年山东省技工院校创意作品大赛中,机械制造业2件作品获三等奖;15名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9项,9人先后发表论文10篇, 2015年6月,肥城市组织职业学校教师微课大赛,朱玉芬等6人获一等奖;2015年8月,泰安市组织职业学校建设微课大赛,王秉军等3人获一等奖,2016年李芳3人团队在国家级信息化比赛中获二等奖。

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起薪达到月薪3000元以上,就业满意度较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学生对机械制造业的满意度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7/21 8:31:57
 
Copyright (c) 2005-2014 www.sic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安徽五千年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监督QQ:4566584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333号
备案序号: 皖ICP备05004460号-2